在这次疫情中,做实体门店的朋友饱尝痛苦,门开不了,租金照交、工资照发。当电商疯狂卖货、微商死灰复燃、连小学同学都在朋友圈卖东西时,自己只能干瞪眼。有人感叹,这回可深刻认识到做网的重要性了,一定痛下决心搞电商。
这个决心真得会下吗?那可不只是注册一个公众号、注册一个电子店铺就完事了的,它需要专门投入时间、精力、人财物,组建与实体完全不同的另一套班子人马。也就是说,你即将一脚踏入一个陌生的商业领域。
你真得做好准备了吗?我想,没有。
疫情终会过去,以前要去实体门店消费的人们还是会去,以前开惯了实体门店的商家还是会开。人人都认识到了电商的重要性,但最终能有多少比例的商家实际去做,并做好,我不抱太大期待。
这场疫情是一次突发的、罕见的社会极端状态,它突兀地出现在一个大的社会和商业发展趋势过程中。它的出现并没有使这个趋势突然加速或突然改变,当它消失后,我们还是会回到原来的趋势进程中,继续前行。
我看到的这个趋势,就是:虚拟与现实交融。
人的肉体生活在现实物理世界中,但却有很大一部分生活是活跃在虚拟世界中,比如网络、游戏、影视、电子书,以及未来的人工智能。
疫情期间,由于罕见的全国性禁足,以前我们只能在演讲、PPT、数据报告、商学院里听说的电商的力量、网络的力量,一下放大了几十倍,全国人民每天用放大镜来观察、体验这种力量。我们憋在家里,网购,收发快递,远程办公,上网课,开直播,刷抖音,刷剧,看电子书,几乎一切能在网上做的事都集中做了个遍。
这是市场的增量。由于疫情的契机,以前对这些不感冒的人群忽然成了用户。古代只有实体的时候,你可能每天花10块钱。现在实体和网络并存,你每天就会花20-30块钱。
人的需求拓展了,蛋糕变大了。
反过来,全国禁足也让人们深刻认识到,“我想上班,去单位的那种”,“我想出去逛,不是在手机里那种”……大家集体怀念逛商场、逛街、逛景点、去饭店吃饭、去理发店享受Tony老师的服务,而不是只用手机。
我们的生活是需要多个场景的,那样才丰富有趣,生活才更有趣味。就算为了摆脱无聊,也希望换个地方待着。否则,就是一种允许网络生活的坐牢。
这启示我们,疫情期间展现出来的,不是网络独活、实体死,而是网络和实体交融发展,甚至可以是网络大于实体、但实体不会消失的一种状态。
我们应该是处于虚拟与现实交融时代的初级阶段。如果你的实体能和网络交融发展,那么,就会收获1+1大于2的优势。
但是,怎么做才是交融发展呢?可以肯定,不是单纯地实体店同时开网店这么简单。在我看来,更深刻的改变是重新认识实体门店的性质。
如上所述,它是现实世界的服务体验场所,给消费者提供了与虚拟服务不同的真实服务体验,因而有存在的必要性和长久价值。但同时,它更根本的性质,应该是触达客户的媒介。
实体门店,是在物理世界触达客户的媒介;网络,是在虚拟世界触达客户的媒介。我们最重要的关注点,是怎样发展客户、维护客户、服务客户,而不要纠结于:到底是实体好还是网络好。
就像,不要纠结于纸书好还是电子书好,而要关注这本书到底写了什么,我能获得什么价值。如果能从这样的视角来看,纸书还是电子书,只是个人喜好问题,书中的信息才是关键。
如果你在家里待腻了,想换个环境体验,就去实体店享受现场服务;如果今天懒得出门,或者想海外购,就通过网络。但,无论哪种方式,你都可以是我的客户。
2020.3.2 记。